彼得原理

在企业或组织的等级制度里,人会因某种特质或特殊技能,令他在被擢升岛不能胜任的职位为止,相反变成组织的冗员/负资产。

 今天鹿岛老师老师分享了一篇关于Peter Principle的Computational Study,研究者采用multi agent计算模拟来验证 Peter Principle所阐述的效应,结果与Peter的观点吻合。

从通俗实用的观点来说,彼得原理的意思就是:如果机构或者组织采用了金字塔状的层级管理结构,并且对于一个个体来说,他在金字塔不同层级所能展现出的能力值是互相独立的话,那么

- 最提升企业整体效能的擢升机制是擢升那些在当前岗位表现最差的人

- 最弱化企业整体效能的擢升机制是擢升那些在当前岗位表现最好的人

看起来像是一个paradox,counter-intuitive的感觉很强。

这里面有几个重要的假设:

  1. 组织或企业是有Hierarchy的
  2. 考察的指标是企业的整体效能
  3. Peter假设:人在不同位置的能力值是独立的,不存在一致性,同源性。

转念定神一想,从high level来看这个问题其实也很简单,因为我们关心的是企业整体的效能,计算的方法是\sum{每个人的效能},那么采用Alternative Direction的思想来优化这个问题的话,其最直接的mechanism就是Greedy selection of the worst,然后让他改变(通常会变得很好,因为既然他已经在自己的这个level里做的很差了,能力的得分固然不会低,结果就是只要把他放到其他的位置,会有很大的概率其个体的表现得分高于原来的为止,那么整个组织的效能也就同时得到了优化。)

反过来,如果关注的指标不是组织的整体效能,而是局部或者个体的指标,那么现在无论是common sense的能力假设,还是Peter的能力假设,提升那些表现最差的人都不会指向指标优化。

 

[1]

[0907.0455] The Peter Principle Revisited: A Computational Study